1、汽車零部件行業仍有巨大空間
汽車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而零部件作為汽車工業中的上游產業,是整個汽車工業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21世紀以來,我國汽車行業保持連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長,盡管2018年汽車消費市場轉冷,但我國汽車零部件領域創新要素已經形成一定積累,創新環境逐步向好,相關財政和產業政策不斷優化、發明專利數量穩步提升,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故長期向好勢頭不變,中國汽車行業也將從過去的做大規模向做強實力轉變。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產值在汽車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較國際平均水平仍然偏低。因此,無論從我國汽車行業增長空間,還是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規律來看,未來幾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仍有巨大空間。
2、產業布局集群化、產品生產集成化的趨勢更為明顯
整車廠業務區域布局具有較強的集群化特點,從而決定了以產業鏈為核心,并在一定區域內形成配套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出于降低運輸成本,縮短供貨周期、提高協同能力的目的,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一般選擇在整車廠附近區域設立生產基地,因而產業布局集群化的趨勢越發明顯。此外,整車廠為了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縮短開發周期、提高產品競爭力,在產品開發時普遍采用系統化開發、模塊化制造、集成化供貨的模式,從而對零部件供應商集成化生產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并最終促使國內汽車零部件廠商的生產模式逐步向系統化、模塊化方向轉變。
3、產業整合重組進程加快
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消費者對汽車的價格敏感性變得更為強烈,從而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成本控制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車零部件產品生產具有較強的規模和品牌經濟效應,通過大規模的組織生產、運輸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并提升產品供貨能力及品牌知名度。因此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提升整體規模并降低生產成本將是汽車零部件企業未來著力提升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4、模塊化與輕量化推動產業變革
由于汽車行業競爭格局的不斷加劇,汽車制造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模塊化”、“輕量化”等新技術逐步完善并應用到生產環節中。隨著模塊化技術的逐步推廣,汽車制造商將大幅減少汽車零部件采購數量,同時推動采購模式由“單品采購”變為“模塊采購”。因此,零部件產品單一的廠商未來或將被整合,甚至被市場淘汰。汽車的核心零部件的創新為優秀零部件廠商帶來發展機遇,并最終幫助其實現彎道超車。
電池續航問題一直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大因素。在相同電量下,整車質量越大,能源消耗越快,續航里程也就越短,具體而言,整車質量每減少100Kg,續航里程可以提升10-11%。車身輕量化也因此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發展方向,預計未來新能源電池、電機殼體、底盤副車架、轉向系統等都將采用更輕更高強度的材料以減輕重量。